593 黎朝光复,彰显天兵力量-《大清话事人》
            
            
            
                
    第(1/3)页
    吴军舰队派出 1艘单桅快船回广州,通知第 2批物资船队和运兵船可以出发了。
    其余人在金兰湾勘查地形,伐木、修工事盖房屋。
    向导是一员黎朝忠臣,他很热心的带着吴军士兵抓捕附近村民。
    然后,
    由他出面说服。
    连杀 3人之后,终于注入了忠诚。
    根据海军部事先的预判,断粮、生病和天气是本次任务失败的唯三因素。
    军事,反而是其次。
    因为西山军主力被陛下的调虎离山计忽悠去了北方布防。等他们反应过来,从升龙城到金兰湾,路程足足 2000里。
    胖子,也走成了瘦子。
    ……
    吴军舰队不急,黎维祁很急。
    他找上刘武:
    “刘司令官,接下来是不是赶紧北伐,光复升龙城?”
    刘武笑了,摇头。
    “安南境内必定有很多心怀黎朝之义士,他们肯定会揭竿而起响应您的部署。到时候,陆海配合,战舰直接开进红河,炮击升龙城。”
    “是,是。”
    黎维祁很尴尬,令人在高处升起了黎朝国旗。
    光复黎朝,从挂旗开始。
    ……
    金兰湾不光战略价值拉满,地理防御拉满,就连腹地条件也拉满了。毗邻湄公河大平原。
    这块平原沃野千里,农业发达,河流密布。
    是几个王国反复拉锯的区域。
    众所周知,腹地决定了港口发展的上限。
    吴皇作为穿越人士,对于世界上有哪些关键的战略支点还是清楚的。
    世界争霸,好比下围棋。
    卡位很重要。
    如今,海军已控制金兰湾、坤甸、巴达维亚,还差一个马尼拉,南海大棋局的四个角就占齐了。
    ……
    一个月后,
    三兄弟之一的阮文吕亲率一支西山军骑兵赶到金兰湾,仅仅 500骑兵,却是整个安南罕见的精锐编制。
    中南半岛的气候更适合养大象,而不是养马。
    阮文吕望着在风中飘扬的黎朝旗帜。
    脱口而出:
    “坏了,这下麻烦大了。”
    从秦朝开始,北军每次都是越过镇南关,走陆路征讨安南。
    双方都习惯了这种打法。
    这次,
    北军突然不走寻常路,让人脑子发懵。
    ……
    升龙城,
    西山军内部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军师朱福苦苦谏言:
    “国主,此时万万不能调兵南下。如果大军南下,广西的吴军就会从镇南关南下,乘虚打下升龙城。”
    “南方怎么办?”
    朱福很冷静:
    “南方有旧阮残部,有真腊地方武装,暹罗人也在虎视眈眈,如今又多了吴军。我们去了,说不定就变成以一敌四。”
    “何况,大军刚从南方各处集结来升龙城,现在又调头?一来一去好几千里。不输,也是输了。”
    “国主,谈判吧,安南乃小国,向宗主国低头服输不算丢人。”
    ……
    阮文岳气的抽刀猛砍庭院里的大树。
    他武力超群,力大无穷。
    猛劈几十下,竟是硬生生把一棵大树给拦腰砍断。
    他把手里已缺口的佩刀往地砖哐当一砸,咬牙切齿:
    “老子不服。”
    “我们兄弟三人从西山邑聚义起兵,短短数年就打下了大半个安南。大好形势,就这么拱手让给他人吗?”
    “宗主国又如何?”
    “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大明的重甲步兵来过,大元的骑兵也来过,还有大汉、大秦,他们的军队都曾经在安南杀人如麻。”
    “结果呢?一个个不还是灰溜溜的滚回了北方。”
    “我,阮文岳不止要做安南的王,还要做整个中南半岛的王。”
    “挡我者死!”
    心腹们齐刷刷单膝跪地,表示臣服。
    ……
    然而~
    明人后裔,本地儒学大师,曾为阮氏兄弟塾师,现任西山军军师的朱福,犟脾气也上来了。
    他整肃儒服,摇起鹅毛扇~
    在一群跪着的人当中,鹤立鸡群。
    幽幽道:
    “尊卑有序,宗番有论,乾坤有定。”
    “水再大,也漫不过堤去。国主,你是要自取其辱吗?”
    “老匹夫,我杀了你。”
    阮文岳抽刀兜头就砍。
    当~
    被阮文惠出刀架住。
    ……
    “大哥,万万不可。此乃吾师。”
    “师又如何?拦我者死。”
    朱福冷笑:
    “天地君亲师,国主可是要欺天?”
    “欺天又如何?”
    “违背天道,天必灭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