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 选举背后的鸡蛋逻辑~-《大清话事人》
            
            
            
                
    第(1/3)页
    ~
    骑士纵马狂奔,每隔 5里就有一个屯子,不担心迷路,不担心遗漏。
    东北的移民屯就好像围棋盘,错落有致。
    吴廷是有规划的。
    雪花纷纷扬扬。
    不出意外的话,至多还有 10天,黑龙江就会开启速冻陌生。
    这里的冬天可不是闹着玩的。
    厚至腰部的积雪和零下 30余度的严寒,可以杀死一切无准备的生物,没有人能在冬季的黑龙江进行时间略久、距离略远的户外活动。
    瑷珲城。
    吴军第 6军团在此猫冬,食物、御寒衣物、棉被、燃料充足。
    同在一江之畔的雅克萨城,也是一样~
    驻守在此的哥萨克们在大半个月前就得到了东西伯利亚总督的 6船补给物资,开始安心过冬。
    战?还是和?
    那是圣彼得堡的大人物考虑的事。
    哥萨克们只需要考虑烈酒、皮毛和女人。
    ……
    关内,
    补种的一波秋粮入仓后,农夫们收获了巨大的安全感。
    更大的好消息随之而来,
    哐哐哐~
    敲着锣的老爷下乡吆喝:
    “陛下恩典,体恤百姓。直隶、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今年免征全部秋粮。”
    “陛下有旨意,各村推选粮长。”
    当然,
    江南地区照旧征收足额秋粮。
    这充分体现了江苏的特殊逻辑。江苏免征秋粮,和你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何干?
    素来不爱吃亏的江南百姓对此也无异议,各家各户很淡定的交纳了足额皇粮。
    还有一个新变化。
    吴廷在江苏、安徽、广东、福建 4省执行了更灵活的钱粮政策。
    即:
    百姓可交纳银钱或者纸钞代替粮食,官府必须接受,违令者流放安南。
    ……
    免除钱粮,吴廷和清廷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乾隆在位时,曾经多次下旨免除钱粮。但是, 7成减免的是士绅, 3成减免的是百姓。
    原因很简单,
    乡间是士绅说了算。
    所以,他们会继续征收。收了,不交给皇上,而是放进自家仓库。
    封建时代,
    有几个百姓能知道皇帝颁布了什么法令呢?还不是士绅老爷说了算。
    吴廷的这一季减免钱粮,却是实打实的。
    原因也很简单,
    北方各省的文官缺额高达 70%。
    绝大部分州县属于真空状态,仅有几名士兵驻扎,彰显存在感。
    从这一点讲,
    吴廷即使现在想征收秋粮也是收不上来的,压根就没有相应的组织度和经办人手。
    李郁拍板,难收,那就不收了。
    ……
    对于李郁来说,免征一季秋粮是小事。
    当前的粮食缺口,有进口弥补。产自大员、吕宋、安南、暹罗的大米一船船送到广州港,粮食问题目前不大。
    各村,自主选举粮长才是大事。
    这关系到重塑帝国性格。
    想到这里,李郁拿起一柄小锤敲击办公桌一角的小铜瓮。
    清脆的声音悠然传出很远,
    门外,
    侍卫的脚步声由远而近。
    “陛下有何吩咐?”
    “派 30个侍卫,便装去苏皖赣闽各地,走走看看听听各地选粮长的情况。无论多么糟糕,你们不要暴露身份,不要干涉,只要把看到听到的真实情况报上来。”
    ……
    赣闽交界处,选粮长进行的如火如荼。
    说书先生们天天在茶馆酒楼里宣传:
    各村粮长可将征收上来的粮食总量的百分之一作为自己的工钱。若是征收不齐,粮长无需承担责任,只要将欠缴户的名字和原因报告县衙即可。
    但是,粮长需要对皇粮的干燥程度负责。
    此外,粮长即保甲,粮长即本村官盐销售点。
    ……
    一水村。
    打谷场上,人头攒动。
    知县大人背着手,咳嗽 2声:
    “各位乡亲,陛下有旨,为了日后纳粮公平,各村百姓自己选出一位信任的粮长。”
    “根据 100比 1的原则,你们村有 4位候选人。”
    “现在,各家各户的当家人领一根小木棍,然后走过去,把木棍插在你要选的那个人背后的泥土里。”
    “时间紧,任务重。开始吧。”
    ……
    颇感新鲜的百姓们排好队,每人从筐子里拿起一根小木棍,走过去,将木棍插在泥土上。
    4个候选人背对着坐在椅子上,蒙着眼睛。
    半刻钟后,
    流程结束,知县咳嗽 2声:
    “老乡们都过来,看清楚,张三身后的木棍最多,所以张三当选。”
    “粮长 2年一期。”
    “这 2年里,张三如果干的好,你们就继续选他。干的不好, 2年后你们就选其他人。”
    ……
    二水村。
    这里的民风略显刁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