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百官们面面相觑,都等着其他人发表意见。 原因嘛,其实很简单,自然是头疼啊! 大将军该如何赏? 这个问题其实在他出征时,朝堂诸公就已经开始讨论了。 这一次面对的敌人与以往不同,虽不比董贼那般凌虐朝堂,欺君犯上的国贼,但幽冀之地,历来都是朝廷重地。 人口繁盛,经济发达,为九州之冠,其诸侯反叛震动天下。 更别提,苏曜这一次不单单是平幽冀之乱,还有之前复三河之地以及收拾西凉马腾的战功都没来得及封赏。 苏曜此次战功,几乎可说是一举平四州之地,循先例怕是唯有汉初周亚夫平七国之乱可比。 更甚者,周亚夫当年还是以太尉职居中指挥,而苏曜却是亲自上阵,斩将夺旗一气呵成,其赫赫战功,远超常规封赏所能涵盖。 毕竟,在大汉朝,封侯拜将就是最高功勋了。 但苏曜已是大将军,站在武人之巅,丞相又是他自己废的,无官可赏。 而爵位,大将军不但早早的就被先帝封了冠军侯,讨董之后加采邑上万,成为了顶级的万户侯。 如今又这般功绩,又还有什么能更显其尊荣? 也因此,在苏曜领兵奔赴冀州的时候,三省六部的长官们便频频碰头,商议此事,大家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道,但却总归难以拿出一个令人服众方案。 在这朝堂之上,一片寂静中,突然百官之中有人大喊一声: “大将军苏曜功高盖世,远非寻常封爵所能匹配。” “臣以为,今当仿古制,封大将军为异姓王,裂土封疆,以酬其不世之功!” “噗——” “什么?!” “这” 此言一出,可谓是当即引爆朝堂,唰的一下,包括万年在内的所有都惊讶望向那个发言之人,想看看这是谁在语出惊人。 结果众官员左右张望,却不见来人,最后还是太傅喊话,让发言者出列,那人才从队伍最末缓缓走出,跪拜在地,大行一礼。 众人定睛一看,此人竟是个七品小官——户科给事中程忠! 这一下,可把很多人都整不会了。 有那白发花花的老臣当即斥责:汝七品小官,列朝听政已是皇恩浩荡,怎敢在此妄言,提出这等惊世骇俗之论!” “异姓封王乃是祸乱之源,你这是要陷我大汉于万劫不复之地吗?” 然而,面对来人的驳斥,程忠是毫不畏惧。 给事中位低权重,他是苏曜一手提拔,只向皇帝和大将军负责,根本不鸟这老臣,拱手说: “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 “臣既忝列朝堂,便有进言献策之责。” “昔日周亚夫平七国之乱,被封条侯晋丞相,然大将军之功,实有过之。” “其为大汉出生入死,屡立奇功,今又冀州大捷,实乃扭转乾坤之举。若不以重赏,何以彰显陛下之圣明,激励天下忠义之士?” “那也不能封异姓王!” 那老臣气的吹胡子瞪眼,嘟嘟囔囔一大堆,话都说不利索: “你,你,你这是要害死我们啊!” 见此情此景,在诸部尚书身后的太常寺卿刘虞叹了口气,出列上前,拱手道: “陛下,臣以为此策亦不可。” “这倒并非大将军功绩不足,而是高祖皇帝白马之盟以来,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一祖宗之法已是深入人心。” “若封苏大将军为异姓王,恐开乱臣贼子觊觎之心,日后朝堂动荡,社稷难安呐。” 刘虞的话让满朝文武,尤其是保皇党们顿时捏了一把冷汗。 在场两人的身份都足够敏感,刘虞刚刚归降朝廷,是为汉室宗亲的代表。 而程忠更是苏曜一手提拔,他们之前不敢发言就是害怕那会不会是苏曜授意的试探。 不过,在刘虞说话后,半晌不见有人反对。 甚至连苏曜的其他亲信们也没有跟上附议,这时,大家才渐渐看清风向,心说那怕是小小给事中的自作主张。 顿时,一个个都开始支持刘虞起来。 这一下,万年女帝顿时有些为难起来。 你们不能光说反对,倒是提出点建议来啊。 “既然封异姓王不妥,那诸位爱卿可有其他良策?” “大将军赫赫战功,总不能让朕不加封赏吧?” “陛下所言甚是,大将军之功必须重赏才行。” 终于,太傅卢植站了出来: “不过,臣以为,封赏之事不宜过于急迫。大将军如今仍在冀州前线,战事虽已告捷,但冀州尚未完全平定,韩馥余党仍在负隅顽抗。” “若是此时大肆封赏,恐有损大将军在前线的威信,反而不利于后续的战事。” 卢植稍作停顿,目光扫过朝堂上的众人,见众人皆在凝神倾听,便继续说道: “依臣之见,陛下不妨先下旨嘉奖大将军,言辞之中尽表陛下对其功绩的认可与赞誉,使前线将士皆能知晓陛下对他们的重视。” “至于实质性的赏赐,可待大将军班师回朝,冀州彻底平定之后,再行商议。” “届时,我等可广纳群臣之议,细细斟酌,定能想出一个既彰显大将军之功,又能稳固朝堂社稷的封赏之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