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小看戏(一)-《戮未央》
第(2/3)页
桃花美目轻眨几下,抬手揉了揉额头便做了个鬼脸,俏皮可爱。
一刻钟转眼即逝,只见从酒楼后门绕回前街的一个少年正向两人跑来,少年中等身材,一身醉仙楼跑堂独有的青布短卦,常年的点头哈腰微微有些驼背,一双笑眼看着早已经等候多时的二人便道:“今天客儿多,是不是等久啦?”抬手掐了下三儿的脸蛋。
“不急,不急,先生说过‘欲速则不达’。”三儿口是心非道
“既然不急,我们就先去吃碗面吧,一会儿在去看戏。”晓二慢条斯理,煞有其事的道
桃目少年听后撅起嘴来,又不想央求,小脸尽是委屈。阿大见状轻屈双腿道:“不要在逗三儿啦,如在晚到会儿就看不见蝶先生啦。”
晓二与三儿见状,轻车熟路一跃而上。坐在阿大肩头,阿大双手扶着二人双腿,深吸口气向戏院飞奔而去。
——
自古戏子皆为下九流,如同娼妓一般,在权贵眼中视为玩物,只是闲暇取乐罢了,也是老爷们逛腻烟柳,前来寻个花旦,换一换调调而已。寻常百姓看戏满面笑容拍手叫好,权贵们则命下人向台上洒银打赏,脸上同样布满笑容,可眼神却在那花旦的娇嫩翘臀与纤足上流连不已,不时与在旁同行低吟几句后,仰面大笑。
同样在看戏,一个坐在近在直尺的戏台下的太师椅上,一个坐在十丈开外的长条凳上。两者相距不过那么数十步,却宛如咫尺天涯,身份更是云泥之别。
在开元大帝平定神州,退雪域的十年后,行科举制度,分设文武状元,为天下寒士开恩,打破千年以来世袭荫补的传统制度。让天下百姓之子也有朝一日登庙堂与君共治天下。让着咫尺天涯,云泥之别建起一座独木浮桥,虽然艰苦难走比起权贵士绅的康庄大道大有不如,但寒士子弟苦等千年终有路可走了,总是好的,百姓容易满足,百姓更需要念想。
永乐街尽头有一个戏园名曰“喜园”取“戏”字谐音,既有戏,亦有喜,好不讨巧。初始只是一个小戏园,各种腔角儿大猫小猫三两只。某日班主收养了一个男童,初意只想他做个苦工,每月只需耗费些吃食,比起雇佣一个洗衣做饭的婆娘要划算的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