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锁龙湖(五)-《戮未央》
第(3/3)页
一直在旁沉默的女先生已经大致猜想其身份轻声道:“早已经知道结果,却自寻烦恼,理宜从权达变,不过随遇而安,行云流水,过犹不及,岂不失道也。”
隆先生闻言思量片刻,转身看向女先生道:“关心则乱呀,也只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不,应该是尽人事知天命吧。”
苏净宜拱手施礼道:“儒家贤人,苏净宜见过隆先生。”
隆先生听见“儒家贤人”后,又见其的女儿身,便笑道:“苏先生的四季手札本座也曾拜读过,可谓金石之言,其中概述的立国之兴,盛极而衰,中兴重振的种种,令人耳目一新,虽不是儒家道理基石的缝补,但贤人之名确实当之无愧呀。”
儒家道理规矩行于世间,小到人情世故,大到家国天下都有可寻,而被所有人皆认可的道理从而遵循的便是其基石,也是儒家存于神州发扬光大的理由。
儒家有四仪,士子,君子,贤人,圣人。其中的贤人之称者,品德合礼,通晓大义,著述传世,教化一方。
而二十余岁的苏净宜随爷爷游历神州后撰写出四季手札,如佛家的顿悟,也像道家的合道,其道理更被帝王看重,更有几策已经颁布神州实施,故而得到书院册封的贤人之名。
而儒林之内也不乏嫉妒的宵小之辈,传言因其爷爷的名望权柄才能得到册封。三人成虎,流言祸人,特别是读书人的笔杆子,而其中失意的读书人更甚,竟然流言皇上看中的不是著述,而是要给自己选个贤妃。流言止于智者,可更多的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苏净宜微微昂首,轻声道:“愧不敢当,但此生不入庙堂亦可安天下。”
巾帼更胜须眉。
霎时间,露台之上满是浩然正气。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