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九十年代好时机-《债王到资本王者》


    第(2/3)页

    1981年日国64K-DRAM市场份额超过米国,1987年整体DRAM份额达到80%,主要是256KDRAM。由于内存产量增加(如DRAM)和国内对消费电子产品的稳定需求,日国电子制造商扩大了份额。

    1986年,日国超过米国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最大供应商。

    日国半导体行业快速发展,令米国产生危机感。

    米国利用多个行业协会和跨行业组织,如SIA,SEMATECH和半导体研究公司(SRC),在日国的份额超过米国半导体之后,采取一系列战略行动,来对抗对手日国同行业。

    继而,老米宣布将对日国产品征收关税,以报复日国未能允许更多外国半导体产品进入市场以及日国半导体产品在其他国家的持续倾销。

    米国此举,无疑对依赖产品出口的日国,带来巨大打击。

    整个日国相关行业都有不同程度影响,尤其是抗风浪差的小企业。

    沈度一听说是生产内存的企业,立刻眼睛发亮:“生产内存的小企业?”

    “不错,是生产内存,我们所了解的情况表明,这家企业的技术一点都不落后,支持不下去的原因,在于资金遇到了麻烦,竞争压力太大所致。”

    要不都说做大做强,尤其是电子类行业,技术升级太快,烧钱太猛。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一旦市场有变,先淘汰的必定是那些资金规模小的企业。

    “那还犹豫什么,必须拿下这家企业。”

    沈度大手一挥,非常霸气。

    约瑟夫犹豫一下,而后说:“老板,我们所得到的情报,日立、NEC都有兼并该企业的念头,还有一些中型企业也有出手的意图,竞争者多了,难免造成价格超出预期。”

    原来约瑟夫担心价格,不就是钱嘛,沈度会在意吗?

    “约瑟夫,我们现在不是说钱的问题,而是拿下三木株式会社的问题,不必计较代价多少。”

    开什么玩笑,有这种机会,沈度会漏掉吗?

    钱算什么?

    相比沈度想干的事情,最不重要的就是钱了。

    沈度决定介入电子信息产业时,没有任何技术,想要按部就班追赶,谈何容易,可以说是痴心妄想。

    他之所以进入资本市场赚快钱,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充沛资金砸出一个高科技产业。

    看上去现在多花钱,其实是节约资金。

    九十年代五十亿米金看上去非常庞大的一笔钱,往后推二十年算个球!

    沈度只要项目,绝不会计较花钱多少。

    沈度这种玩法,换一个人根本不现实。

    但是,他捞钱太快,按照目前趋势,万亿资产很快就会实现。

    单论现金,他已经实现一半目标。

    如果算上他手里的企业资产,距离万亿资产非常接近。

    沈度心中很清楚,如果现在不下手布局,再过几年,即便是心里有想法也是白搭,米国佬的限制可不是开玩笑的。

    现在重中之重就是尽量多的补齐产业链,无论代价大小。

    光刻机项目已经在手,至于能不能实现湿法蚀刻技术,何时成功,没有人知道。

    但是,沈度不成功的话,这世上也就不存在这一技术。

    换言之,被光刻机制约不会发生在沈度身上。

    不考虑最上游技术,往下延伸的话,沈度希望尽量多的掌握高端技术。

    日国之所以错过信息时代,也恰恰是米国打压所造成的。

    沈度很清楚,接下来几年,电子行业快速发展,这将是电子行业黄金时段。

    一旦企业效益好了,如内存等关键门类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想收购也很难物色合适的企业。

    “属下明白了,务必拿下该企业。”

    约瑟夫也不过是打预防针,万一预算超支,怕不好交代。

    “另一件事,并购部已经完成对湾岛企业国光电子制造的收购。其实,类似这种小型制造企业,在东南亚有很多,可选择的余地很大。选择这家小企业,主要因素在于,便于完善北方制造集团上下游产业链,属于专家组指定要完成的任务。”

    北方制造集团内部有一个专家组,他们对北方制造集团的整个产业链做出了规划,并下达给并购部所需要的并购明细。

    国光电子制造是一家芯片制造企业,也是北方制造集团计划好的目标之一。

    道理很简单,假设沈度这边有能力进行芯片设计,若没有制造企业,还是受制于人。

    沈度反复强调上下游产业链完整性,也是专家组首要完成的任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