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深度合作-《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3/3)页
    这要是能把外国那么大的制药企业引进过来,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将来药厂可不得了。
    “天底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儿?你以为天上真能掉馅饼啊?
    我跟你说,真要是掉下来一块儿馅饼,那背后还不定藏着什么陷阱呢。”
    许世彦摇头,不是他疑心重,属实是心里不踏实。
    中药在国外的认可度不是很高。
    之前带着那些药去春交会,纯粹就是搂草打兔子,没指望那些药能卖出去多少。
    要不是后来出现的一点儿小插曲,让那些外国人发现了救心丹的效用,根本不会有后来的那些订单。
    想要把中成药推向国际,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即便贝尔身后的那家公司是知名药企,也没那么容易。
    而且,对方要求技术共享,这里面藏着的猫腻可就多了去。
    既然是技术共享,那配方要不要共享?
    人家那种大型医药公司,有着领先世界的制药技术。
    拿到你的配方,人家可以利用更高级的提纯萃取技术,将配方改头换面,生产出一种全新的药出来。
    这还跟你有什么关系?
    另一个,贝尔说可以把他们公司的药,委托这边制作销售。
    他看中的是什么?一个是看中国内劳动力成本低,另一个是看中药厂的销售渠道吧?
    这年月,不光国内的制药企业想走出去,其实国外那些药企,也很想打开国内市场。
    长白山制药厂的药,通过楚瑄淮的关系,现在都是直接供应各地医院的。
    想来,这个销售渠道,也很让人眼红吧?
    打着深度合作、技术共享的幌子,以帮助药厂把中成药推向世界为诱饵,换取到药厂的配方,同时还有药厂的销售渠道。
    将来,就可以说,中成药在国外推广太难,利润也低。
    不如来生产我们的药吧,效果好、利润高。
    正好借用你们的销售渠道推广,咱们合作共赢。
    多好的算盘?
    许世彦要不是重生的,也绝对不会想到这些。
    上辈子那么多民族品牌,最后是怎么走向消亡的?
    大多数都是被国外企业收购,或者合作。
    当时国内这些企业一听说有国外公司投资,都高兴坏了。
    真以为人家跟你合作,或者收购了股份,是为了把这个企业做大,推向国际呢。
    可实际上呢,大多数品牌,之后就被雪藏了,从此销声匿迹,再也没了影子。
    这是国外资本惯用的手段,他们打不过就干脆花钱买下来,然后雪藏。
    等着过多少年之后,哪怕是国内企业赎回了自己的品牌,也没用了。
    早已经被世人遗忘的产品,根本掀不起什么浪花来。
    当然,这个贝尔眼下未必就想的这么多,或许他真的是想要合作。
    但许世彦觉得,防人之心不可无,还是小心着点儿比较好。
    “再有一个,你们是不是忘了,咱的药厂是跟谁合作办起来的?
    咱药厂可是有不少专供的保密配方呢,开什么玩笑?跟老外合作、技术共享?”
    没办法,许世彦就是这么个小心谨慎的性格。
    可以说他没啥出息,没啥雄心壮志,他就只想这样悄悄猫着,一点一点发展。
    不想出什么大风头,更没想过要占领什么国际市场。
    他们就是一个小小的市属企业,又不是啥大厂,可别寻思那么多。
    许世彦的想法,有人明白有人不理解,可公司的决策人是许世彦,他就有权做主。
    当然,这种事情,肯定还是要请示一下领导,所以许世彦就给管恩学打过去电话。
    管恩学一听说有国外药企想跟制药厂这边合作,第一反应是特别高兴。
    这年月,招商引资、出口创汇是主流,哪个领导也不例外。
    但是管恩学并没有被突来的惊喜冲昏头脑,更没有一拍脑门儿就做决定。
    而是在听完了许世彦的分析后,沉吟许久。
    “世彦啊,这事儿我往省里汇报一下,听听领导的意见。
    你呢,也问一下组织上什么意思。”
    管恩学也挺犹豫,既想招来国外资本进驻,扩大药厂影响力,也怕真就像许世彦说的那样,将来药厂成了人家的廉价生产线。
    所以,这事儿必须往上面汇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