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随着粮队缓缓前行,宇文昭、陈三蛋等人带队进了一片开阔的盆地之内。 “此地四面丘陵,而前后路口,渐渐收缩,好像一个布袋啊。” 宇文昭点头:“若我是王魁介,必将此地设为伏击点,前后只需几百人把守,再将大军分在两边丘陵之上,缓缓收拢。” “除非是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突围,否则绝逃不出去。” 陈三蛋郑重地点头,心底认可宇文昭分析的地理战术。 这个时代,即便是轻骑兵,也不是步卒光靠数量,能匹敌的。 都是军伍之人,对于步、弓、骑这三个兵种有着本能的认知。 突厥人,人高马大,常年在马背上生活,说是下了马就不会走路也不为过。 在平原丘陵上冲锋,中原骑兵绝对不是其对手。 中原人想要防备突厥,只有依托天险、坚城作为后盾。 在绝对优势的兵力情况下,再结合刀兵之利、军械之固,方能歼灭敌军。 宇文昭所熟知的历史记载中,步兵想要破骑,无非只有三种可能: 要么利用地形,限制骑兵机动。好比先秦李牧,在破匈奴之战中,就是以战车结成坚固正面,阻挡骑兵冲锋。 而后弓弩兵,射箭杀伤敌军,步兵与少量骑兵从两翼迂回包抄,形成合围。最终一战歼灭十余万匈奴骑兵。 如此天时地利情况下,李牧也出动了不低于二十万兵马,方才获得如此大胜。 第二种打法,是以阵型为基,如战车阵、弩兵阵等,形成防御壁垒,诱惑敌军冲锋,从而达到杀伤的目的。 东晋刘裕北伐后秦时期,在黄河边选择平坦河岸布下‘却月阵’,以黄河为天然屏障,保障侧翼与后方安全。 却月阵的核心便是利用战车、弓弩的防御与杀伤优势,结合水军保障侧翼,完美克制了骑兵的冲击性,最终阵斩北魏将领阿薄干。 最后的一个战法,是宇文昭最为推崇,也是常人绝难模仿的。 以针对性战术,如砍马腿、断槊击敌等战术克制骑兵优势。 此战便是宋朝岳飞的郾城之战。 当时岳飞令步卒手持麻扎刀、长斧,专门攻击“铁浮屠”的马腿。 又率领精锐骑兵背嵬军,正面牵制敌军,与步兵形成配合; 遣猛将杨再兴单骑闯阵,激励士气,形成步兵破甲、骑兵牵制的战术体系。 激战三日重创铁浮屠与拐子马。 金兀术被迫撤退,留下“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这一战看似简单,实则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属兵的个人气势与胆魄。 面对武装到牙齿,黑压压一片,如同坦克集群冲锋的钢铁洪流。 这种压力,哪个步兵能顶得住。 但是岳飞做到了。 这里不仅仅有战术、时机,而更重要的是手下士卒的素质。 带甲十万,个个骁勇善战,有这样的军队,足以横扫天下吧。 “所以,戚远与王魁介二人得到消息,必然会选择在此地劫粮咯?” “十之八九!” 陈三蛋冷笑,攥着缰绳的手,青筋暴起,恨不得‘埋伏’的反贼赶紧出现。 咚咚咚! 初夏的齐郡,已经算得上炎热,特别是这一处干燥的盆地之中,前方景象已被蒸腾的热气,扭曲了视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