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郑耀阳欣赏着窗外风景:“你有没有听过刘明泽?是香江来的留学生。” 叶文洁想了很久,隐约有点印象:“是不是国际关系学院的?” 郑耀阳想了想,耸肩笑道:“我想估计是吧,到时候问问看吧。” 萧子良已经回港,刘明泽还在北大流浪,也不知道他过得怎么样。 闲着也是闲着,去看看也好,免得他以为被人遗忘了。 “如果要去国际关系,应该走学府路进求知路,从一院东门进入。” 叶文洁对路况了熟于心,堪称人形地图,郑耀阳笑道:“按她说的走吧。” 沿路叶文洁一直讲述:“北大和华清都是建在圆明园旁边,郑先生如果有兴趣,待会不妨去参观一下旧址。” 她担任导游也是带着任务,带郑耀阳参观圆明园就是任务之一,自从130年前被烧毁,至今都没有修复的打算。 圆明园遗址是永远的国耻纪念地,是世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题材,修复只会让文物的教育价值荡然无存。 虽然这种爱国教育对郑耀阳来说,可能微乎其微,但也聊胜于无。 “行,如果有空就去看看。” 郑耀阳心不在焉,欣赏着不远处的故宫建筑群,以及那位伟人的照片。 他以后过来京城很多次,但在这个时期是第二次过来,可以算是第一次。 上次是去年的庆典日,情况也比较特殊,来匆匆,去匆匆,就像是完成任务一样,根本没有驻足停留。 九十年代初期的京城,其实并不是特别繁华,比不上魔都,甚至连最近刚发展的鹏城都比不上。 毕竟是一国之都,重大的政策都要先在其他城市试点,得到良好的反馈,才敢在京城实施。 郑耀阳也断了联系当地的通讯局,建设1g2g信号塔的想法。 以后他们主动邀请再入驻也不迟,以免被人扣上危害信息安全的大帽子。 不多时,抵达北大国际关系学院。 门卫了解到情况,拨打男生宿舍楼的电话叫来了刘明泽。 刘明泽匆匆跑来,黑色裤鞋,上半身是白衬衫,外面披着大袄。 郑耀阳给予一个个重重地拥抱,笑着说:“明泽,看来伱融入的不错。” 刘明泽整个人都干巴巴,一笑嘴唇都快裂开:“耀阳,你怎么来了?” “过来办点事,随便过来看看你最近过得怎么样?” “其他都好,就是北方天冷又干燥有点难受。” 刘明泽是土生土长的香江人,南方气候湿润,就算天冷洗澡也没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