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嵇康之死-《古装大明星》
第(2/3)页
司马氏窜了曹魏立晋,八王之乱正好是司马氏衰落的开始,用曹植的七步诗作主题曲,甚至还带点讽刺意味。
关世回到房间,读起了剧本。
他一直很好奇,嵇康死的时候,距离八王之乱还有三十年,这种角色为什么出现在剧里。
看着看着,关世就被编剧的专业素养给震惊到了。
剧本里,嵇康的戏,就是死。
吕巽把吕安送进牢里后,嵇康替吕安作证,没人信不说,反而被钟会诬陷,将他与吕安打成一党,也送进去了。
司马昭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最后就是著名的“广陵散于今绝矣”。
嵇康之死,是《八王之乱》的开局,算是第一个单元,一切的开始。
嵇康作为一个政治边缘人,为什么会成了三十年后大乱的开始?
难道是编剧为了蹭史上第一支男团竹林七贤的热度?
并不然,嵇康作为魏晋风骨的领军人物,正始之音前期的核心领袖之一,他的死,等于一个时期的终结。
以嵇康为代表的魏晋玄谈风气,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在注重个人精神自由的同时,不放弃个人对于社会的作用。
这些人虽然没做什么大官,但始终对社会抱有一定影响。
但是当嵇康被司马昭杀了之后,一切都变了。
嵇康的死,让人们发现,不做官光BB,也存在巨大政治隐患。
谈玄析理自此朝着信口雌黄的空谈方向发展,精神自由变成了追求奢靡浮华,个人的政治抱负与个人的精神诉求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个人享受。
而且嵇康是被冤杀,不傻的人都知道其中门道,如此有影响力的人被冤杀,意味着司马氏的信誉积分再度减少,这对于身处在西晋政权之下的士大夫们来说,无疑是一次毁灭性打击,人人自危。
这一切,都成了八王之乱的前奏,乱世并不是突然到来的。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司马衷的智商问题,外戚和藩王之间的平衡问题,但这都不重要。
毕竟是一部影视作品,逻辑基本通顺,可以适当改编,有头有尾有内核,故事讲得好,有人看,就可以了。
“难怪要剧本围读,这剧本,还真不简单。”
关世感慨一句,期待起之后的剧本围读。
他手上的只是嵇康的剧本,没有整部剧的完整剧本,后面嵇绍的剧本,也还没发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关世一愣神,就见着一双葱白粉嫩的纤手,在眼前晃着。
赵冉冉手上拿着一个一次性塑料盒,脸色微红,额头渗着汗。
“好香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