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无敌太寂寞-《我为人类谋长生》
            
            
            
                
    第(2/3)页
    这才有了大梁后四百年的繁荣昌盛。
    在明朝历史上,也有这么一位大太监,便是鼎鼎有名的九千岁,魏忠贤,但问题在于,明朝亡国的时候,魏忠贤都死了十七年了。
    这只是其一。
    那么在大梁之前的其他王朝呢?
    也有唐宋元吗?
    并不尽然。
    在大梁之前,的确有一个大元王朝,却并不是游牧民族入侵所建立的,而是正儿八经的中原王朝。
    至于唐宋,反正历史上并没有这两个国号。
    所以自然也就没有了唐诗宋词的千古流芳。
    也就没有了……
    孟浩然。
    文考第二题,是让罗森以“春”为题,作一首诗。
    翻译一下,就是让他从大中华的诗词库里面,赶紧抄一首跟“春”有关系的诗词出来。
    那么,在正常情况下,罗森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
    当然是……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话音落下。
    场中突然陷入了如死一般的沉寂。
    在场的这些修行者们九成九都不懂诗词歌赋,所以他们听不出好坏来,只能在第一时间觉得……
    这玩意儿还挺押韵啊!
    但对于像彭晨这样的文化人儿来说,可是直接被罗森的这首《春晓》给吓尿了好吗!
    对仗工整!
    韵脚完美!
    平仄错落有致!
    甚至初读之时还觉得平淡无奇,反复读之,竟发现诗中别有天地!
    此诗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
    且其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
    细细品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诗人将情与境融汇于此,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
    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首《春晓》便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这尼玛真的是当场作出来的?
    不可能!
    彭晨的第一反应就是这首诗绝不是罗森当场所作。
    但问题在于,像这样精妙绝伦的诗句,若真的是前人所作,彭晨便不可能从未读过。
    因此此诗必定是罗森原创!
    哪怕这是他之前早就写好的,今日只不过借着文考的机会诵出,也是符合规则的!
    彭晨心中的震惊之意尚未褪去,便发现四周修行者再度将目光集中在了自己身上。
    尼玛!
    我招谁惹谁了啊!
    怎么又看我啊!
    但这一次,彭晨没有保持沉默,只是露出了一个难看的笑容,从牙齿缝里挤出了两个字。
    “好诗。”
    似乎便是为了映证彭晨的鉴诗能力,便在他说完这两个字的同一时间,水幕上再度浮现了那道熟悉的光辉。
    善!
    过了!
    竟然又通过了!
    罗森两度答题,两度秒举,竟然都通过了文考的判别!
    这代表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