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胸无大志-《妾国》


    第(1/3)页

    听完皇帝的一番话,谢佑邦行拜礼受教。

    这个偏安一隅的南方国家,失去历史上的雄关峻岭,无险要之地可守。夺回幽云十六州是历代帝皇的孜孜不倦的梦想。本想主动出击,面对的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塞,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出来报道的谢佑邦,得知自己穿越在一个类似南宋的架空皇朝,不同的是在外敌入关时,北方游牧民族把皇帝直接杀了。整个国家动乱不堪,民不聊生。

    赵国自立过以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文人地位水涨船高,人人以做文人为荣,趋之若鹜。造成严重的重文抑武,武人地位竟然不如商贾。

    这样情况导致赵国社会风气以文为美,以柔弱为美。整天吟诗作对,风花雪月,消磨斗志,时人养成软弱的性格,毫无阳刚之气。戎人一来,纷纷出逃。

    时无英雄,使秦文业和赵旭这两个不要命的混蛋成名。他们两个聚集都城一万仁人志士,江湖豪侠,抵抗戎人。以少胜多,军队和人才也滚雪球一样迅速变大。历经五年,天下才定。

    刚开始赵旭和秦文业一样,想把这些文人全部砍掉,免得看到闹心。

    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等他坐上那个位置,考虑的就不一样了。

    这群臭书生手无抓鸡之力,性情软弱,但是在治理政务方面头头是道。经历动乱后一团糟的国家,在他们治理之下百废俱兴。赵国作为一个偏安一隅的国家,苦苦支撑一百多年,其实他们功不可没。

    “圣人,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想收回幽云十六州不一定要打仗,我们可以通过外交把幽云十六州赎回来。

    现在我们和戎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需要我们的盐茶酒粮,我们需要他们的马匹,牛羊。而且戎人在贸易方面出弱势,越来越依靠我朝。

    假以时日,我们控制戎人的所有贸易后,将不费一兵一卒,便可把北戎控制住。幽云十六州自然而然归于囊中。”

    谢佑邦十一年来对赵国的了解,以赵国人的尿性:打仗,打什么,不如去找个馆子听曲儿了。再说了,打北戎那些穷到不要命的蛮夷,即使赢了把他们的国库全翻了,都没有赵国一个州富裕。

    赵国人认为,想打仗的都是傻的。没事你去欺负一个又穷又不要命的国家干嘛,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所以一百多年以来,赵国都是主和不主兵。北方民族一南下,马上派人议和,两国达成盟约,再修就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