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听着田震的质疑,内史腾,巴晨都忍不住的点了点头了。 虽然,田震的质疑对目前大秦来说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但这争议战略发展,就是要预测将来集体化农业会遇到的问题。 粮食价格波动不能太大,重点发展农业一定会产生粮食富余甚至过多而无法消化。 因为。 农业发展难,但真正稳定之后推动农业,其积累的速度是其他任何行业都拍马不及的。 天下无大灾,朝廷减轻赋税,只需要三年,百姓粮缸便能装满! 甚至上等良田,只需要一年收成好,就能装满粮缸。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嬴城笑了笑,对于田震的思考,他必须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要的就是粮食过剩。 “所以,在大秦国策上,也要有三辆马车,农业,商业,工业!” “农业规划之中,是需要战略调整粮食种植的,稻米,小麦,粟米,豆麻等农作物,进行地域性规范,以此产生区域性粮食种类稀缺。” “就以咸阳频阳,雍城,骊邑三地来说,在频阳只种植稻米,在雍城只种植小麦,在骊邑只种植豆麻,频阳的稻米就需要运送到雍城骊邑,雍城的小麦就需要运送到频阳骊邑!” “由谁来运送呢,自然而然,商业就参与其中,但商业也需要利润,所以,频阳的稻米五钱一斗,商人运送到雍城售卖,就需要六钱,八钱,乃至十钱一斗。” “可是呢,维持粮价稳定,就必须要规定稻米在频阳五钱一斗,在雍城也要保持五钱一斗,那么农民,商人如何盈利呢?” 嬴城正解说着,巴晨勐然惊醒,诧异道:“其实,朝廷要做的,只是维持粮食价格,但是,粮食的二次使用,粮食的多次使用,并不需要严格控制价格。” “而粮食的二次使用,由此便催生出农业石磨作坊,磨成面由商人运送售卖,价格便可因地而贵。” “同样,粮食的多次使用,将面制作成干面,便催生出干面作坊,将面送至食肆,价格也可以因地而贵。” “朝廷控制粮价,是因为有不法之人低价囤货奇居,造成粮荒,以高价再获利,进而影响到民间稳定,所以朝廷对这部分心怀不轨的人,予以严厉的惩戒。” “可粮食二次或多次使用,并不影响朝廷以储备粮食来调整。” “以地域之别来消化粮食出现的区域过多,如果再多,朝廷再来全盘消化。” 嬴城笑了笑,思考问题才是为官该有的思维,也是道:“同样,粮食过剩,自然而然就能让农民开始向畜牧转变,用低劣的敷面来饲养猪,用不能食用的秸秆来饲养牛羊。” “如此,猪牛羊等肉食又要进入如粮食一般的流程,粮食多,猪牛羊便能更多,以此多到对外售卖的程度。” “牛羊再多,褥袄,皮革,皮衣所产生的手工业,商业便能兴盛,以此制作的皮衣褥袄反手又会回到百姓的手中。” “直到用一个闭合的循环能够处理掉由百姓生产粮食并通过几十道再以其他之物回到百姓手中的各种剩余,形成内循环,才是真正稳定的时候。” “而朝廷,就是强势介入来形成这样的内循环,粮食少,那就强势介入来令粮食富余,猪牛羊少,那就强势介入来令猪牛羊富余。” “多,从来不是问题,少,才会出现麻烦。” “天下很大,有足够的底蕴来消化任何剩余,就看,究竟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消化剩余。” 嬴城毫无保留的解释,一点也没有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想法。 内循环啊! 这才是华夏之所以能够屹立世界五千年,为世界中心的真正底蕴所在。 至于对外输出。 更简单直白来说,如果有一天黄金在大秦遍地都是,每户都有一顿的黄金,而朝廷为了维持黄金稳定,就必须要大规模的对外跟散财童子一样换其他可进入内循环之物。 恰好石头是稀缺之物,到时候必然会出现一车黄金换一车石头的场面。 什么东西值钱,是没有具体物品衡量的,能为我之所用所喜之物便值钱,没必要具体将其其划定在特定物上。 就在这争议之中。 内侍迅速的凑近嬴城禀报道:“内史冯世杰应召前来,在门外等候。” 嬴城停止了解说,冷声道:“传冯世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