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嬴城没有下马,缓行前往里内。 缓缓的。 嬴城挤开了拥挤的雍城里的族亲。 关内侯赢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正和宗正府令赢傒站在一起。 嬴城从战马上跳下来,深深拘礼拜道:“秦国三十七世孙嬴城拜见曾祖。” 三十七孙,秦国的第一代国君是秦非子,但向来以祖宗论,正统论的诸侯国,追来追去,便追到了商纣王大臣赢蜚廉之子赢恶来的身上。 秦国是后来崛起的诸侯国,嬴姓赵氏是一部国史。 周孝王时封赢非子领地,因为在秦邑,故也被称为秦赢,秦国国君也被称为秦非子。 而在后来哪个礼崩乐坏的年代,谁都要说一句我才是正统的时候。 韩魏赵三家分晋,赵国将祖宗追到了赢蜚廉的身上,也就有了造父和奄父一个造就了赵国,另一个造就了秦国。 可真正追起来。 在那个连毛笔都没有,需要刀刻竹简和铭文、鼎文、碑文记录的时代,是没有办法记录宗族这种庞大且复杂的宗族体系的,谁都可以追一追。 也就有了嬴姓赵氏同宗之说。 这也没办法。 秦国先祖秦非子是给周王室养马的,马夫养马有功被周天子赐赢姓并有了食邑,去哪找什么祖宗! 而赵国先祖赵烈侯与韩魏三家分晋,同样需要找祖宗。 之所以找到赢姓同宗。 是因为大禹治水时期,伯益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为赢姓,其部落为赢姓部落。 而嬴姓部落自夏商周都是贵族部落。 那才是真正横跨数千年的贵族,说白了,赵国和秦国先祖不敢往姬姓上面攀,就攀到了赢姓部落的身上。 反正人都死了,赢姓部落也周武王灭的差不多逐渐势弱。 穆公把祖宗认在了赢姓部落,秦非子是被周武王杀死的赢恶来的五世孙,如果再将赢姓部落往前追,赢姓部落的先祖就是少昊的后代,更加遥远的以图腾为象征的神权部落世界,大家都是炎黄子孙,谁不是个正统。 而在秦始皇帝一统天下,天下再无其他国家之后。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朔赢氏祖宗。 赢非子是赢姓部落的首领,平灭叛乱有功被周孝王封领地食邑,故秦国公族为赢姓秦氏,而不是赢姓赵氏,嬴姓赵氏也就意味着赢氏先祖是赵氏先祖。 尤其是赵氏完全没有根由,赵氏是因为晋国在分封之时封赵氏先祖在赵城,这才有赵氏,和秦国压根没有关系。 可以说。 宗族在这个时代统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赢氏认祖归宗认了几百年还被称之为蛮夷之人,蛮夷的意思更贴切来说,就是非炎黄子孙之意。 宗族很重要。 自然在宗亲称呼上就不能认错。 秦国自昭襄王之后,为孝文王,庄襄王,始皇帝。 赢路是昭襄王之孙,关内侯赢亦嫡长子,与孝文王之子宗正府府令赢傒同辈。 没错。 赢亦在上次因为太子一事被始皇帝废掉了关内侯的爵位。 但关内侯的爵位还在,而且顺其自然的继承到了赢亦嫡长子,也就是面前这位赢路的身上。 要是等到赢傒,赢亦这一代人老死,赢路最少也是宗室族老的地位。 但是。 这赢路太不稳重了。 而此时。 面对嬴城这位监国的问候。 如果嬴城是大律令,赢路和赢傒只需要客气的回应即可。 但,二人便迅速回拜道:“下官(臣)赢傒(赢路)拜见监国。” 嬴城摇头一叹,直勾勾的盯着赢路怒道:“赢刀呢,脑子进水了吗,还有你,堂堂关内侯,脑子里面装的是浆湖吗?” “我只问一遍,谁指使你们这么干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