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轰! 嬴城下马,扎进了大律府,面对大律府内的将军的诧异之色,嬴城没有理会,而是怒斥道:“将太尉府记录的所有军令,全部拿来。” “这!”太尉府大庶长王戍奇怪的凑上来,被嬴城这一道命令给整蒙了。 “怎么,是觉得我没有权力查看,不给看吗?”嬴城冰冷的质问道。 匆匆而来的李斯和冯去疾气喘呵呵的站在了门口,就听到嬴城充满着怒火的质问,倒吞了一口吐沫,李斯惊觉的又退了出去,双目惊骇的道:“快,探查峣关发生了什么。” “去找护卫大律令的黑甲卫,问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有种不好的预感,右眼皮狂跳。”冯去疾沉闷的呢喃。 太尉府内。 王戍也是懵逼的回道:“不敢,可是这太尉府军令繁多,不知大律令要调取何地何时的军令,关于哪方面的。” 嬴城沉闷的道:“自陛下继位以后,太尉府所有留存的军令。” “这,恐怕其中之数量,数之不尽。”王戍忍不住的回道。 “全搬来,我要看。”嬴城冷冷的道。 王戍不知道嬴城到底要干什么,但是要看就看,回道:“末将遵命。” 说着。 王戍招了招手,差遣太尉府的军吏去搬军令,“从王政一年开始搬,监国不下令停止,就一直搬。” 虽然他不知道嬴城到底想要干什么。 但是。 装满十个屋子的竹简,绝不是一般人能看的动的。 嬴城低沉的坐在了一张巨大的天下堪舆图前,等了片刻,已经被封存的军令便被抬了上来。 顺手拿起一个,便看到‘王命,蒙骜为将攻魏卷城,王政一年,夏四月朔三日。’ “卷城定,屠城三日,五月望十日。” “王命,斥蒙骜暴行,贬为后卒,班师回朝,整顿军制。” “王命,严肃军纪,整顿军务,入敌境,庇民不虐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虏奉而题归之,以彰好恶,信与民期,以夺敌资。” “六月,魏复克卷城。” …… “王命,麃公为将攻魏卷城,蒙骜为将攻韩,王政二年,夏四月望三日。” “卷城定,斩首三万。” “克韩二十四城。” “王命,斥麃公暴行,贬为后卒。” “六月,魏赵韩楚燕攻秦,河外。” “王命,命蒙骜攻魏,麃公抵御五国联军。” “十月,臣攻克河东,直指大梁。” “信陵君回援,臣腹背受敌,请退。” “五国联军回撤,危解。” “王命,王龁为将攻赵。” …… 嬴城一目十行的扫视着军令行文。 他知道,这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前后记录,是昭襄王时期的事情,但在秦国频繁更换国君之后,引发了一系列的军事。 五国联军撤兵,秦国发动了对赵国的进攻,而魏国首鼠两端,信陵君诛杀魏将晋鄙救赵,迫使秦国撤兵。 在这场大战之中,秦国数次进攻均被打了回来。 这个阶段,还是李牧,廉颇的时期。 还是吕不韦执政之后,面对秦军暴虐战争之下,严明军纪,主张不再依靠首级计功的时期。 这所有的命令,其实都是吕不韦主导的,和始皇帝并没有什么关系。 这并不是他想要知道的,这些事情他也是知晓的。 真正让他震动的是军令。 极其简洁明确的军令,复命。 根本就没有具体战损的记录,也没有杀敌的汇报。 来来往往。 所有的军令严格的执行令,兵,行三个基本行事方式。 没有什么纵横联合,更没有谋略细谈。 在王命下达之后,领兵将领拥有足够的自主权,只要结果。 这一点。 并没有因为吕不韦的军制改革而改变。 而在之后的军功计入中,在军报汇报之中,加入了统筹。 臣蒙骜攻韩十三座城池,斩首一万。 臣蒙骜攻魏二十座城池,斩首二万。 而就在王政八年,发生了一件事,成蟜叛乱。 王命,成蟜为将攻赵,王政八年夏四月朔三日。 成蟜叛赵,兵锋直指咸阳,急。 王命,王翦为将平定成蟜叛乱,活捉成蟜。 而在同一年,嫪毒被封为长信候。 王政九年,嫪毒据咸阳三营,拥咸阳守军,乱。 “嫪毒作乱,是太后,吕不韦倒台的开始,也就是始皇帝十一年,始皇帝彻底掌握了秦国军政大权,罢免吕不韦。” “这一年,是秦国动荡的一年,也是秦国安定的一年,而自始皇帝十一年之后,大秦便开始了匪夷所思的争霸之路,一路势不可挡,像是开挂了一样。” “而在始皇帝执政之后,在长达十几年的统治之中,再没有发生过一起内部叛乱,而自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在长达八年的时间内,没有发生过一起内部叛乱。” “这意味着,秦国军事在始皇帝主政之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若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吕不韦的执政理念,更如资本道路,以商旅为基本,进行着原始的积累。而与不同之处在于,吕不韦的执政立足于民性,实行民木思想,与汉儒思想更相近,也就是在这一阶段,秦国的工商农得到了爆发式的发展。” “而在军事上,吕不韦实行的是军事依托于政治的战略思想,军事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政治目标。” “王命,王翦,杨端和,桓齮各领兵十万,攻赵。” “也就是在这一阶段,王贲,李信,辛胜,蒙武,羌瘣像是如春笋般冒了出来,在征战魏国的战争中屡立奇功,奠定了现有秦国军事将领基础。” “十月,李牧为将,复战宜安、肥下,桓齮有负王命,败,奔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