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虽然这其中掺假的成分很多,但不可质疑,胡秀拥有着胡氏商行的话语权。 而对于蒙氏来说,却已经在弃官从商,因为在官员层次,蒙氏再进一步,就是造反自己当皇帝了。 必须,也必然,蒙氏想要继续发展,就要从商,亦或者,封国。 除非将蒙氏满门抄斩,若不然,这是不可阻挡的。 这一点,他并没有阻止,甚至在大力推进此事。 如果不对蒙氏,王氏这样的勋贵进行妥善的处理,将来必定为患。 而与其让这些人掌握着土地和人口,不如让这些人从商。 这是无奈之举。 正如他犯了错,所有人都会事先交给始皇帝来决策,而不是按照大秦律法来解决。 蒙氏,王氏同样如此。 如果大秦勋贵有等级的话,王氏,蒙氏,杨氏便在第一序列。 李氏,冯氏,芈氏便是第二序列。 而冯去疾,李斯,王翦却又不同,二人又各自掌握着法家和农家,兵家。 这种传承,却又不同于家族传承。 李斯在极力维持李瞻成为法家新一代的领袖,但能不能成,却要看李瞻在法学的才能,能否力压法家群雄。 甚至于,冯去疾基本放弃了农家领袖的争夺,王翦放弃了兵家领袖的争夺。 王翦在军中的地位,更形似受自身军功和王翦福荫。 而此时。 蒙氏族老更像是汇报并且进一步的问询他的态度。 如果他无法接受蒙氏掌握天下作坊,而蒙氏权衡之下又不能接受他的安排,结局不言而喻。 蒙氏族老继续道:“各行各业均有涉猎,主要以店铺为主,其中以绫罗绸缎,盐,家具贩卖为主。” 这算是一次交底了。 也就是说。 蒙氏在众多的产业之中,选择了三个最赚钱的行业。 丝绸甚至接近钱币的价值。 而这也释放着另一个信息,只要朝廷没有意见,蒙氏已经和王氏和冯氏做了沟通,第二盐业商行所产出的盐业,将交由蒙氏店铺贩卖。 这说的可不是小宗商品交易。 而是以钟为计量单位的大宗货运。 而这。 准确来说,便是朝廷所放弃,退让给勋贵的利益。 以前,胡氏商行控制着这三大产业,更趋近于朝廷直接经营。 只能说。 有利有弊。 认真的听完。 嬴城点了点头道:“不管是谁经营这些产业,朝廷不会直接派遣吏员管束。” “以前胡氏,乌氏,卓氏这般的商业环境,会逐渐的淘汰,直到废除。” “甚至于,朝廷将冶炼作坊也一并贩卖了出去,允许作坊冶炼并打造铜铁之物。” 嬴城顿了顿,继续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朝廷彻底放弃对商业的约束。” “恰恰相反的是,朝廷在以更为严厉的方式,鼓励商业发展。” “为什么说严厉呢,今后天下一切交易,均要记录于宗货交易书之内,商业司随意进入一家店铺之内,查验宗货交易书,从源头开始,对照查验,如果没有记录,便属于违禁品,所查即为罪。” “宗货交易书我就不多做阐述了。” 闻言,蒙氏族老紧跟着点头道:“外臣明白!” 嬴城点头,继续道:“而更为严厉便是商署,所有的商行,均属于半官商,朝廷不会干涉任何商行作坊的运营,但是,商署可以签发商署令,来调整商业结构,这不针对任何一家,只是出于朝廷战略要求,对天下商业进行强制调整,所涉及商业,必须无条件听从,这一点,既然蒙氏投入商业,也要明白。” 蒙氏族老闻言,微微一顿,忍不住的问道:“那这商署令是要在什么条件下发布。” 这也是他很想知晓的。 目前为止,商业司并没有下发商署令,而商署令也只是在商业法之中规定,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影响很大。 蒙氏全部身家都押在了商业上,一旦调整,那可就不是几千几万钱能密布损失的了。 嬴城不假思索的回道:“商署令必须经过大朝议。” “在某一产业失衡或者我大秦需要某一种东西的时候,会发布商署令。” “并没有任何的定义,这么说吧,朝廷在释放冶炼作坊,在正常经营中,除了兵器,钱币等,其他如农具,铁锅,铜铁柱,锄等其他铜铁物,是完全自由的制作。” “一旦朝廷在兵器紧缺之下,会签发商署令,强制所有冶炼打造作坊,打造兵器,交给朝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