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随着三人异口同声的跪拜,整个朝堂的气氛,也逐渐沉寂到了极点。 嬴城微微一笑,坐了下来,感慨的笑道:“有谁先来说说,此事的前因后果,淳于爱卿,你来说吧,谏言陈书,好一个谏言陈书啊!” 闻言。 淳于越不紧不慢的从队列之中走了出来,道:“监国,微臣有言,请诸公诀议!” “马台里因由,源自专项拨款,振兴乡里一事,朝廷政令所命,专项拨款只对各乡里发放,且不得由勋贵豪门个人私吞,乃是振兴乡里的专项拨款。” “何为振兴?” “以微臣愚见,振为动,乃发展之意,兴为旺,乃百业兴盛之意,合二为一,则为振发兴业,增强百业之活力,即,达到乡里百业兴盛,方为专项财政之最终目的。” “而地缘为政,实为县各乡里,应按照各自地缘,来兴盛百业,令百姓有安居之地,令百姓有富贵之途。” “而据微臣所知,内史郡郡守在获得朝廷专项拨款之后,以各县地缘分割六千万拨款,而内史郡郡守也在议事之上明确的提出,各县以地缘为政。” “然而,此项拨款流入各县之后,各县县丞所主之政,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各县有以地缘为政者,也有以原有作坊扩充者,更有分发钱财者,而这其中,便有县丞主掌一县之政务,却惰政懒政,曲解朝廷政令,没有领会郡守之意,以所分专项拨款购买大宗粟米,以此分发各乡各里。” “如此轻松了事,令微臣费解,微臣不知,这是否符合朝廷政令施政之规范,微臣不知,本应可以振兴乡里的专项拨款,却被惰政之行为耽误,这是否也符合朝廷对官员为政的标准。” “而宣传司,身负为乡里解读朝廷政令的要职,宣传员见一县主政官员不按照朝廷政令为政,私改政令,这让宣传员不解,究竟是按照朝廷政令为乡里百姓解读政令,还是按照县丞布政之政令为乡里百姓解读政令。” “若按照朝廷政令,与县丞布政大相径庭,此举,恐有宣传员鼓动百姓违背朝廷政令之嫌。” “若按县丞布政,与朝廷政令又大相径庭,此举,无异于隐瞒不报,恐有帮凶之嫌。” “微臣自知,此事事关重大,在得知骊邑县县丞方怀所布之政与朝廷政令大不相同之后,内心便极其不安,随即陈书以明监国,望监国明息,解微臣之疑惑。” 安静。 朝堂之上。 众多朝臣安静如常,暗自思量淳于越话语之中的重点。 想要知道,今日淳于越,究竟要以何为争论之中心。 “淳于司正此话,怕是略有欠妥。”而就在淳于越话音刚落,就有人站了出来,奉常府之下掌管礼乐的司署官笑吟吟的道: “淳于司正为宣传司司正,宣传司司正之权,掌管宣传礼法解读政令,宣扬大秦思想之权。” “司正即便是谏言陈书,也应是陈书宣传礼法解读政令,亦或百姓愚钝不知我大秦思想之事,而据微臣所知,百姓尚且愚昧不知秦律为何物,更没有达到如预想之中,人人皆知秦法,人人皆知秦礼,人人皆知我秦人精神,司正连份内之事尚且都没有做好,却猴子摘桃般,顾及份外之事,此已是不妥。” “况且,解读政令,朝廷政令要解读,县府政令也要解读,既是地缘为政,自然,专项拨款下放各县,各县便要有所更改,这是理所当然之事,不然何苦屡屡强调地缘为政,不知此事又为何故引得淳于司正如此大费周章谏言陈书。” “这岂不是宣传司越权干涉地方布政。” “再者,各司各署均有职权,若一县主政官员惰政懒政,有廷尉监察,有御使府监察,有郡守监察,司正这是要擅权为政,为廷尉,御使府分担一下这监察天下之权吗?” “监国,以微臣愚见,地缘为政,专项拨款,振兴乡里,各县布政为政,自有权益,便是县府有错,也不应由宣传司谏言陈书。” 瞬间。 朝堂之上渐渐升起了一片战火。 各个官员们直勾勾的目光盯住了淳于越,似乎就等着淳于越反驳,好继续反驳。 就连殿外还成心跟赵洽激烈交锋的张少公,也在此时闭口不言。 可以说。 正方反方都说的非常有道理。 不过。 嬴城没有给所有人反驳的机会,而是敲了敲桌子,朝堂安静下来后道:“我有两个疑惑,不知诸位爱卿谁能来解答一二。” “其一,无论是丞相府亦或者本监国,目前为止,均未收到弹劾骊邑县县丞布政之错的奏折,难道诸位爱卿认为,骊邑县县丞方怀布政,是正确的?” “其二,马台里宣传员从马台里层层上递,闹腾在了宣传司司署之内,其中均有越权干政之嫌,丞相府亦或者本监国,均未收到弹劾文书,这又是为何?” 啪的一声。 嬴城拍桉而起,眸光雄视的扫视着下方,叉腰怒斥道:“李斯,冯去疾,你二人来说说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