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这,被一心强楚的虞子期找到机会,密谋策反前往鄢郢接手城池的秦国丞相昌平君,昌平君在鄢郢谋反,切断了李信后路。 李信后继无援,果断转向西北,想要与在城父的蒙恬汇合,可在两军对垒中,又在楚国腹地,李信后路被断,横向移动,被项燕找到机会,李信大败。 二十万兵马只回来十万,破燕营近乎全灭,七位都校尉死在了伐楚一战。 而这也导致同样深入楚国腹地的蒙恬,被迫撤军,攻楚之战告破。 李信兵败而归,始皇帝对李信并没有罪责,反而说了一句话「将军所以兵败,是朕之错,非将军战之错!」。 于是,始皇帝一面重整旗鼓命,重启王翦继续准备伐楚,一面让李信前往陇西筹建南征营,一面又令王贲军中,在伐魏之战中崛起的辛胜,重组破燕营。 随后。 在准备了一年后,破燕营,南征营,虎贲营等,在王翦的统帅下攻破楚国,灭楚。 王翦一战封武成候。 然而,这对于李信而言,因为此前伐楚大败,已经失去了成为统帅的资格。 纵然如此,此后李信还是跟着王贲平定潦西,潦东,俘虏燕王喜,并在王贲带领下灭齐。 天下一统,王贲封侯,蒙恬成为护国都尉,李信却只能成为驻守将驻守陇西。 虽如此,陇西在秦国的地位至关重要,始皇帝将陇西交给李信驻守,依旧非常信重李信。 可以说,李信的军事才能丝毫不比王贲,王翦之流差,只是因为伐楚之战惨败,这才将这位名将的光辉掩盖了下去。 但是,不难看出,始皇帝对李信的信重依旧,让李信与蒙恬伐匈奴。 而这。 便是李信在秦国的地位,能够与李信的地位功绩相比,以及能够统辖邯郸,衡山等十三郡的将军,真不多。 蒙恬进入漠北已经失去联系快大半个月了。 屠睢远在闽中。 杨端和在守着临晋防线,在河东与匈奴正在打消耗战。 冯劫在负责西征军之事,西征军筹建完毕之后要西进。 蒙武要负责江东之事,平乱泗川郡陈胜吴广叛乱。 至于大庶长王戍,杨凤几人,其地位甚至要弱于未成为都统帅的李信,并非可以带兵驻守的统将,更准确来说是备用统帅,想要成为东守都统帅,还需要先去驻守一郡混资历功绩。 这算来算去,就发现无将可用。 至于东守左都帅王继,右都帅杨辰,其资历并不够,甚至要羌瘣,张唐更次之。 至于三川营的李由,那要比王继,杨辰等人更次之,乃是天下一统之后李斯仗着自己的功劳深重给李由安排的,李由的军事能力并不突出,且到现在为止还是个大上造的爵位,属于郡守与驻守将同职的职务,所带兵马更多为郡兵。 在始皇帝南巡对江东用兵后,见李由可怜才让李由去混爵位,江东一战不管李由战果如何,至少能升到驷车庶长爵位。 可惜事与愿违,江东未战,现在的李由想要升爵位,就看泗川郡一战。 而东守都统帅之下十三郡,其重要不用再提,必须要一位地位功绩无可挑剔之人去接手兵权,必须是接手便能镇住十三郡四十万兵马的统帅,更要让王继,杨辰二人心悦诚服。 「陛下,末将思来想去,末将如今任西守都统帅,待关中稳定之后必然要前往陇西,杨端和任中守都统帅,想要结束匈奴之战还需数月,这东守都统帅之职,断然是不能空悬如此之久,必须尽快决策。」 听着王贲的言语,嬴城直想翻白眼,若不是因为如此,何至于在此为难。 倒是王贲,继续道:「不过,这并非没有解决之法,相比起西守五郡,东守十三郡更需稳定,也只有末将前往邯郸,统领东守兵马。」 「至于西守五郡,冯劫将军可兼任,亦可另选将领担任,西守五郡乃是我秦国根基之地,只要关中无恙,便无战事发生。」 闻言。 嬴城眉头一锁,第一反应便是否决王贲的提议。 倒是李斯,率先开口道:「目前无论是朝堂还是关中,均需要王将军坐镇,此时王将军前往邯郸,关中怎么办?」 在军事将领的任命上,不管是李斯还是冯去疾,连建议的权力都没有,只是参谋之用,而此时李斯所言,也是切实关乎关中稳定之事。 而这同样道出了嬴城的疑虑,尤其是,他认为虎贲营是与王贲十分契合的一支队伍,王贲前往邯郸,必然也要卸任虎贲营统将之职。 「召辛胜将军回都坐镇咸阳!」王贲则是不慌不忙的道:「辛胜将军也是百战之将,守卫关中足以,而且嬴显之乱已经结束,破燕营也要调回咸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