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一旁的李斯,冯去疾几人,虽满心疑惑,却迅速道:「陛下圣命!」 对王贲的举动,几人都有着不解,在揣摩王贲的意思。 「治粟内史府府令,太仆令二职,诸公可有合适人选?」 却是嬴城,并未停顿,今日议事,主要是处理始皇帝入葬时发生的烂摊子。 治粟内史府,太仆令均是极其重要的职位,容不得半分轻率处置。 「陛下,治粟内史府府令,老臣倒是有举荐。」冯去疾在此时,也不再谦让,非常干脆利落的道:「东方道巡路使,许峰!」 「许峰,南阳许氏出身,昭襄王五十一年,楚燕合纵攻秦,秦攻周而破合纵,俘虏周赧王回咸阳,同时携卷十万户百姓入关,其中,便有南阳许氏,三川张氏等诸大族。」 「而南阳许氏,本为鲁国贵族,居于砀郡泗川一带,后楚国灭鲁,许氏归楚,考烈王因忌惮许氏,遂拆迁许氏于,鲁许一分为三,鲁许,楚许,南阳许,至今,以南阳许氏称鲁许。」 「这其中考究,楚考烈王灭鲁后,鲁许中农家领袖,鲁许氏族长许方因念鲁顷公之旧被迁南阳,许迁降楚尊初而被迁钜阳,许真自领一脉居至此鲁地。」 「其中,南阳许氏刚迁徙至南阳,便被昭襄王破楚国合纵纵兵攻南阳,许方降秦,携南阳许氏入关为秦人,许方亦被昭襄王委以重任,治丹地。」 「而这许峰,便是许方嫡长子,于始皇二年,由许方举荐任治粟内史吏员,经吕不韦赏识任巴中县县丞,其在巴中治理妥善,又任培关县县令,汉中郡丞。」 「先皇掌秦国大权后,擢升许峰为汉中郡郡守,先皇平定济北后,调许峰前往济北治理济北郡,先皇二十八年,调许峰回都君前听任,至八月,任东方道巡路使至今。」 冯去疾说着,微微一顿继续道:「陛下,老臣斟酌许久,许峰为治粟内史府府令的不二人选。」 嬴城没有直接准允,而是目光搜寻的看向了李斯,蒙毅,嬴天几人,乃至于王贲也看了一眼。 王贲似乎完全不鸟他。 蒙毅低着头。 而李斯,看了看冯去疾,似乎要说什么,却又止住的转念道:「冯公此次倒也中正公允。」 「陛下,老臣认为,这许峰倒也合适!」 李斯似乎觉得他为什么不反对,补充道:「陛下有所不知,这许峰乃是鲁农领袖许行之后。」 「若要追究甚远,许行所创农学乃是滕农之学,被滕国,宋国一些地方所用,但始终不得为国学,后得鲁湣公召见用许行所创农学,在鲁顷公之手发扬光大,成为国学,故称鲁农学。」 「而这,与冯公所学齐农略有不同,齐农受儒学「君子远庖厨」的影响,主「劝农桑,以足衣食」,其根本之学在于「学农有成的贤者,劝导百姓从事农桑,丰益衣食。」」 「而许行所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其根本之学在于「学农有成的贤者带领百姓从事农桑,先种粟而后食,百姓争相从之,」,尤其反对不劳而食者。」 「而这,也有闻名的孟陈之争,孟子***于滕,与许行之徒陈相,展开了闻名的农儒之辨,自然,随着鲁国被灭,鲁农自然无法与齐农相抗。」 「而鲁农,虽有所长,但其反对的不劳而食,太过偏执,上到君王下到百姓皆要先劳后食,自然不会被君王采纳。」 「而今我秦国所用之农学,也是自齐农之学的劝导百姓从事农桑之事,而非鲁农之 学的贤者与民并耕而食。」 「虽如此,鲁农之学并未断绝,其中由南阳许氏和东郡陈氏继承,南阳许氏在农学地位虽不比齐农,却也影响不小,在农家之中有不少支持者。」 「这其中,许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凡其历任治理之所,必先做一件事,以身作则,选良田十亩,召集所治百姓观其耕作,并与锄草,修渠,驱虫,收成之时召百姓继观,待到百姓见到其所收获之粮丰满,便纷纷敬服而争相从之。」 「济北郡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我大秦粮仓之一,许峰功不可没,其学虽不能成为农学正统,但取其精华,却也是治地良策。」 说着,李斯毫不避讳的冯去疾的笑道:「而这,必然要涉及到农学正统之争。」 说到这里,李斯便不再继续往下说。 懂的都懂,而他也是出于避免二世帝猜疑,将原委讲清楚,至于结果,他是相信二世帝绝非愚笨之君。 嬴城微微沉思,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道:「召东方道巡路使许峰入都。」 李斯就差掰开明说了,他自然没有什么考量的。 这许峰,准确来说,是冯去疾在朝堂之上的敌人,而且还是生死大敌。 冯去疾如今掌握着以齐农主张为治国理念的农家,而许峰掌握着以鲁农为治国理念的农家。 无论是齐农还是鲁农,均为农家的一支派系,如儒家八派一样,乃是治国理念上的差别。 除非,和淳于越一样,秦国只任用孙氏之儒,并给予淳于越最大的权力来吞并其他儒家派系,才能够形成统一的儒家。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秦国朝堂一致认为,儒家除了孙氏之儒,其他一无用处。 这无论其他派系主张的正确性,只论与秦国的契合程度。 然而。 农家的问题正是因为,齐农之学为主流农学,乃是御民之术,贤者劝农桑,但贤者却要指挥百姓去耕耘,这是成为官员之后的权力。 而鲁农之学虽不能成为农学主流,但同样在秦国的认可之中,其根本是在于,鲁农主张可以成为治国之策。 于是,便有了许峰这样的人一步步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