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想归想,林平之还是屈指一弹一道劲力打中柳如是手腕,顿时就感觉手腕一麻,匕首掉落在了地上... “公子这是何意....既然不肯接纳妾身,现如今又相救是为何...” 这次林平之是一点不敢愣神了,赶忙说道:“唉...咳咳,柳小姐你先别激动,我问你几个问题...” “公子请问...” “你认识我吗?” “不认识。” “那柳姑娘可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没有..” “那可是有什么人胁迫与你...” “也没有..” “那...你...” “公子想问什么...不妨直接一点。妾身定会知无不言。” “好,那我问你,为什么会选我...是那首诗词..?” “嗯...” “可是那首诗词并不是我所做....” “我知道..因为那首诗词是妾身早年所做...” “那你既然知道为什么...还..” “因为这人是公子啊....” “可是,不是我所做啊,只是抄袭姑娘的...” 柳如是忽然悠悠叹了一口气说道:“公子可知道妾身这名字的含义....” “如是我闻...?” “正是...”那公子可知道这首诗词的名字... “是春日我闻室...?”林平之试探了问了一句,其实他也忘记这首诗词的名字了。 “正是,那公子可知道这首诗词的意思..?”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柳如是的眼神中透露出了对林平之不同于以往的关注和深意。 沉吟了片刻后林平之说道:“有恨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应该是柳姑娘的身世吧...和这一生的经过吧...” 不错,不知道公子能不能细说一下.... 林平之想了想前世的记忆,他也是不确定,只能通过前世零散的记忆去搜索,他记得这首诗是柳如是的长调代表作,词中化用古人词义错综用典,足见其学问博洽,所谓的咏柳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抒发柳如是自己的身世之感,这寒柳飞絮似乎就是词人的化身。上阕明写柳而暗写人生的遭际,有恨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开篇两句便让人感觉到阴冷萧条的气息,“有怅”、“无情”用在了“寒潮”、“残照”上,实则是为这南浦的“寒柳”渲染处境,感慨自己的满怀凄凉。此词开头便把地点定在这样一个令人的情绪易较为之伤感的环境中,在这样一个送别的地点,又是一个这样的秋日的黄昏,残阳西挂,满目凄凉,伴随着泠泠的寒风。 其中的一句,“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一个“孤”字,更为这凄凉的环境平添一丝的无助、孤独——在这寒潮、残照中,秋风乍起,那本已萧条冷落的柳树枝条摇曳,在这摇曳中似乎还能看到当年柳絮纷飞、在春光中舞蹈的样子。词人的这一手法连悲秋带伤春一股脑儿地全写了出来,刻画了一个凄凉暗淡之境,写尽了柳如是自己人生的孤独、和无奈的心境。 她用了“柳絮”这一意象,“柳絮”无根无蒂任风吹落,随意飘荡,多令人产生怜悯之情,因咏《燕台诗》而痴恋其人。此处的用典,言约而意丰,它既暗含了词人与陈子龙通过诗词唱和结为知音,又同松江名士诗酒集会度过了人生的一段美好的时光,是其不幸人生的一点亮色,“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她借柳自嘲,感慨流年,其心中自有百无聊赖,欲诉未诉。因为这段生活曾给她人生不少的慰藉,致使她多年后回忆起这段生活,仍不禁泪流涔涔。 而“春日酿成秋日雨。”这一句,既承接了上阕的结句,又为下面的忆旧展开了铺垫。与陈子龙的短暂的相识、相恋给诗人暗淡的生活带来些许的慰藉,是其不幸人生的一点亮色,但这短暂的欢愉却为以后埋下了如此的苦楚。一句“秋日雨”写尽了人生的变故。 下阕就主要是借回忆过去来写对爱情的固贞执守。“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词人想过去,痛惜今日,写尽相思之苦,画舸本是欢情之物,但即使拥有了它,自己依旧是先前的那个自己,或许更多了一点孤独、寂寞,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了情人的陪伴。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这里的“东风”二字暗指昔目的恋人陈子龙,而“眉儿愁苦”则表现了词人怀念恋人,柔肠寸断的心绪,“虽知己而必别”,互为知己的爱人却注定无法终生厮守在一起,这又是何等的令人怅惘之事。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她借用了汤显祖的《紫钗记》的故事来向情人表明自己的心迹,心中的无尽烦闷该如何得解,恐怕还要向知心人诉说个明白。柳如是引用“梅魂”分别是把自己和情人设想为剧中人,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够团圆,到那时“与伊深怜低语”。 反正就是柳如是的词“浓纤婉丽,极哀艳之情”,以柳自喻,故而真切感人,凄楚动人。她以一个女子的细腻的感触来写自己的情感经历,表达对离人的思念与无法与爱人厮守的怅惘。她让人洞察了她的不幸的人生遭际,以及在困境中她对爱情的固贞、执守和对命运的不屈从。最后感慨了一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