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建设太岳物流运输网络!-《我的客户李云龙》
            
            
            
                
    第(2/3)页
    “可惜。”
    冲压件是最适合生产,并且成本最低,消耗原材料最少的一种生产工艺。
    是公认的未来工业发展的主要路线。
    奈何,
    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条件是,得有大量金属冲压机,以及,能生产大量的钢铁原材料,而这些根据地都没有。
    所以冲压件,反而成了根据地最难生产的零件之一。
    因为冲压件,手工生产反而更麻烦。
    “水腰子兵工厂如何了?”
    旅长问道。
    “还是那样。”
    旅参谋长摇了摇头。
    得益于李云龙的二十万吨粮食,一万吨猪板油,总部那边物资供应、财政状况好了很多。
    毕竟二十万吨粮食,比整个晋察冀根据地好几年的公粮,都要多不少。足够全八路军全军敞开肚子,甚至加上民兵部队,吃上一年之久还有富余。
    人才其实也不缺。
    从阎老西太原兵工厂搜集的,各地投奔而来的知识青年,技术人才。
    至少,以目前水腰子兵工厂的规模,是不缺少技术工人的,甚至还大有富余。
    但最大的问题是没设备,别说冲压设备,就连手摇机床,数量都不够。
    也没有原材料。
    甚至连复装子弹用的发射药,自产是有了,但数量也严重不足,都是搜集鬼子遗留的,近期,倒是多了一种——李云龙搞来的60迫击炮炮弹的药包。
    一枚炮弹八个药包,最多使用六个,还有两个备用,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配八个,但这是好事,多的药包就用来复装子弹了。
    效果还真不错。
    而且数量也足够。
    其实如今限制复装子弹产量的,是底火和弹头。
    是的,不仅仅是子弹底火,如今总部的水腰子兵工厂,甚至连弹头产量都不够用。
    所以,即便这支四零式冲锋枪,非常适合大规模生产,但对如今的根据地来说,想要生产,依旧不可能。
    “倒是那一千五百匹骡子,是好东西啊。”
    旅长话题一转。
    李云龙那边出手的骡马,简直了。
    好养活,生病少,力气大,耐力足,听话好使唤,让旅部的运输能力一次性上了一个大台阶。
    如今旅部直属的运输队,装备了一千头新骡马,驮运情况下,单趟运力达到了75吨,足够一个旅五天的物资消耗了。
    如果使用马车,更是达到了三百吨每趟。
    堪比半辆普通货运列车了。
    “确实。”
    旅参谋长点了点头,然后话题一转:
    “那么,咱们是不是,也学习独立团那边,给所有牺牲的战士们家属发粮食?解决生活困难。”
    由独立团提议,给牺牲、或者重伤残疾战士们家里补贴粮食的政策,已经上报总部通过,开始在独立团周边试点。
    效果非常好。
    极大的提高了战士们的士气。
    也提高了根据地老百姓对部队的拥护,夯实了群众基础,大家参军热情进一步提高,战士们也更愿意和鬼子作战。
    “这个伱来负责。”
    旅长当即点头答应:
    “独立团那边,已经摸索出完善的管理制度,能有效避免克扣贪污,以及发放错误,直接拿来用就好。”
    其实呢,就是薅系统给的管理制度,统计表格。
    “好。”
    旅参谋长长点头,继续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