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又被审核了,我去修改) 苏曳正在和左宗棠会谈。 这位今亮无比的激动,自从苏曳宣布要裁撤八旗军,并且组建帝国陆军的时候,他整个人就处于亢奋之中。 他知道苏曳进入中枢后会有大动作,但没有想到动作竟然这么大。 不敢想象,苏曳刚刚进入中枢,就挑选如此难的挑战。 于是乎,他立刻去见各个湘军大佬,要求曾国藩、李鸿章、李续宾、骆秉章等一系列封疆大吏正式上奏章,支持苏曳的新政。 但是毫无例外,全部都被拒绝了。 这让他非常愤怒。 之前湘军停止了安庆之战时,他就非常不满。 而现在这种不满,更是到达了极限。 等知道苏曳南下之后,他立刻就离开庐州,前来和苏曳会谈。 而此时,苏曳的新军正在集结。 此时,他在京城足足有两万军队,其中四千新军。 如今,他再一次集结六千军队,正在不断登船。 看着密密麻麻登船的新军,左宗棠道:“苏相,您这六千新军进京之后,留在南方的军队更少了。” 苏曳道:“现在北方局势,更加危急一些。” 左宗棠忽然道:“苏相,不见得的。” 苏曳道:“季高先生是有什么风声吗?” 左宗棠道:“我毕竟是湘军高层,我隐隐知道京城中有人和湘军暗中往来的,我想其中的目的不言而喻吧。” “您进入中枢,表面上是一派和谐,那是很多人在观望,而且两宫太后还算站在您这边。” “但还是会有很多人心中不满的吧,想要把你轰下台的人不在少数,您知道哪些人是人还是鬼啊?” “所以苏相,您现在属于极度的少数派啊,只不过您威名太狠了,人家暂时蛰伏而已。” 苏曳笑道:“多谢季高先生提醒。” 左宗棠道:“苏相,您在京城中已经有两万军队了,其中四千新军。再调六千新军进京,是什么名义呢?” 苏曳道:“预防俄国人攻打盛京。” 左宗棠道:“实际呢?” 苏曳道:“以防万一。” 左宗棠道:“镇压可能作乱的八旗兵?” 苏曳道:“对。” 左宗棠叹息道:“这群八旗兵,如果集团性作战的话,没什么战斗力。但如果化整为零,开始在京城中搞破坏抵抗新政的话,那破坏力极大,而且京城中八旗势力太大,太深了。所以万一发生剧变的话,真的要更多的军队,用来维持京城治安。” 就是这个道理了。 这个新政,苏曳无论如何也会推行,很显然都会遇到巨大阻力。 毕竟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这群人如果暗中搞破坏,甚至进行大规模的暗杀,恐怖袭击的话,那是防不胜防了。 所以苏曳需要提前布局,继续增兵京城,确保在关键的时刻,哪怕最坏的局面发生,苏曳也能够完全控制京城。 左宗棠道:“苏相您的手笔惊天,左某非常佩服。但是我其实有一点不明白,您裁撤八旗兵这么大的改革是不是太急了?为何不延缓一两年呢?” 苏曳道:“季高先生觉得,现在我们这個国家最危险的地方是在哪里?” 左宗棠道:“很多地方都很危险,京城中你很危险,因为你是少数派,不知道潜伏了多少你的敌人,他们在暗中。海面上很危险,因为大清没有任何海防。接下来您要全面开战洋务运动的话,肯定都在长江沿岸城市,但是凭借我们的水师力量根本抵挡不住洋人的舰队。” “不过……最最危险,我感觉是西北。” “整个西北占我大清领土超过三分之一,但是心向大清的人口,现在已经少数了。” “如今那边派系林立,上千万人口和大清离心离德。这大片土地归属我国,也不过区区百年时间而已。因为种族和宗教原因,原本就已经岌岌可危了。” “你如今朝廷力量孱弱,所以中枢在西北的力量也越来越弱,那边的崩裂,只是早晚的事情。” “更何况现在多了一个俄国人,不断渗透,不断增兵,对我大清充满了绝对的敌意和贪婪。” “整个西北局势,已经危如累卵,如今我想起来都觉得夜不能寐,但是朝廷诸公却没有几人在意西北。” “苏相,一旦西北裂出,那我国土减少三分之一,对于我华夏完全是灭顶之灾。” 左宗棠说的西北,可不仅仅是新疆,还有甘肃,宁夏,青海等部分区域。 事实上,现在的局势已经比左宗棠说的更加危急了。 如今,西北的汉人正在面临大量的减员。 而且很快就会面临一场可怕的屠杀,在未来几年之内,整个西北汉人会被屠杀掉一个天文数字。目前统计的数字,大概在近两千万左右。 甚至在不到一年时间,就被屠杀了大几百万。 而距离这个大屠杀的日期,已经越来越近了。 苏曳道:“季高先生说得对,我大清海防空虚,西北陆防更是岌岌可危。” “所以,我进入中枢后,不但要发展海防,还要发展西北陆防。” “我已经派人去伦敦谈判,打算组建一支真正的先进海军,在未来八年时间内,包括造船厂,军舰,武器,人员培训等方面,要支出四千万两左右。” 听到四千万两,左宗棠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这么多?有必要吗?”左宗棠颤抖道:“我国对海防的紧迫性,没有这么高吧。” 历史上李鸿章是海防派,左宗棠是陆防派,两个人斗得不亦乐乎。 苏曳道:“左公,您可知道未来十几年内,我们发展出来的工厂等等,价值多少吗?” 左宗棠道:“您说说看。” 苏曳道:“大概是十倍的九江经济实验区,而且会越来越大。而这么天文数字的财富,任何人都会垂涎三尺的,包括现在扶持我们的英国人,而他们是海盗出身,一旦我们拥有天文数字的财富,但是却没有足够力量保护的话,他们会直接抢劫的。” “为了保护将来这笔天文数字的财富,一定要发展海军,因为强盗全部来自于海上。” “而且海军和陆军不一样,一支上万人的陆军,一两年就可以成军了。而海军成军的速度则要慢得多得多,千万不能等到经济完全发展起来再去发展海军,那就太晚了。” “而且海军是可以赚钱的。” 左宗棠道:“赚钱,在哪里赚钱?” 苏曳道:“日本。” 苏曳指着地图上的日本,道:“这里有天文数字的白银,有了海军,就可以狠狠地抢上一两次,到时候可以把建设海军的钱都抢回来。” 然后,苏曳指着越南道:“这是我们的藩属国,四年前法国人就开始入侵越南。他们几次求援,我们都无能为力。” “如今英国人在我国的利益越来越大,法国已经越来越不满了,它和我国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大。” “所以未来,我们和法国人也会在越南大打一战。” “我们将来对外,有三场大战有要打。” “第一场,为了稳固西北,为了夺回北方被割走的几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必须和俄国人大打一战。” “这一战,将正式宣布我国的复兴,并且进入世界主流行列。” “而一旦和俄国人开打,那就不是小打小闹。在克里米亚战场,双方投入的是百万大军。而一旦我们和俄国人发生大战,那也会从小变大,最后演变成为全面战争。” 按照苏曳的判断,接下来中国和沙俄的战争,规模肯定到不了日俄战争,那毕竟也是百万大军级的战争。 但是,想要夺回那几十万平方公里土地,靠一场大战肯定是不够的,至少要两场大战。 可以肯定一点的是,沙俄投入的兵力肯定会超过十万人级。 所以,这将是这个国家第一次面临真正的全面大型战争。 左宗棠道:“按照您的判断,我们和俄国人的战争,会在什么时候爆发。” 苏曳道:“第一场规模会小一些,但应该也会在两三年内爆发。” “而我们的海军入侵日本,根据我的计划,应该在十年之内。” “我们和法国人在越南的的大战,应该在十五年内发生。” “通过这几战后,我们不但能够回到世界主流序列,而且还能成为世界列强之一,成为东亚的绝对霸主,恢复之前的朝贡体系。” 这一番话,把左宗棠说得热血沸腾。 苏曳继续道:“海军未来八年,投入四千万两左右。” “而陆军在未来五年内,就要投入超过四千万两。” “西北的战争脚步,越来越近。北边和俄国人的战争脚步,也越来越近。” “而二十几万八旗军,每年消耗一千多万两,八十万绿营兵每年也消耗一千多万两。” “这一百多万军队,每年消耗国帑两千多万,但是却又没有什么用处。” “所以季高先生,你说我如何不急?” 哪怕以左宗棠的目光,也看不到未来。 唯独苏曳清楚地看到,明年会发生什么,后年会发生什么。 所以裁撤八旗兵,简直是无比紧迫,时不我待。 明年之前,是无比宝贵的和平期。 时间进入1863年之后,各地的大战就会接踵而至。 和平时期不进行军事改革,难道在战争期间进行吗? 左宗棠颤抖道:“苏相,经过您这一番分析,留给我们推行军事改革的时间短暂之极,甚至连半年窗口都没有啊,只有几个月。” 苏曳道:“对,只有几个月。” “难怪,难怪……”左宗棠道:“确实急,比我想象中急得多。” “不过这样一来,接下来这一年会成为我们最最危险,也是最最脆弱的时刻。” 苏曳道:“破茧成蝶前一刻,最最危险。不知道有多少都憋死在蛹内。” “未来一年内,因为裁撤八旗兵,会造成无比剧烈的动荡,而那个时候新式帝国陆军却还没有建成,潜伏暗中的敌人会不断出手,稍有不慎,就是天翻地覆。” 接着,苏曳朝着左宗棠伸出手道:“季高先生,我正式向你发出邀请加入未来的陆军部,成为帮办大臣,你可愿意?” 现在陆军部都还没有影子,而左宗棠是湘军骨干,安徽布政使。 左宗棠道:“苏相,为了推行这个军事改革,您最高极限,能够做到哪里?” 苏曳道:“进行血腥镇压,哪怕血流成河。” 左宗棠道:“那样一来的话,您只怕就会真的成为董卓了。” 苏曳道:“我当然也希望不要发展到那一步。” 推行军事改革,是苏曳中枢的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政策。 它甚至决定了未来十几年的国家命运。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苏曳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哪怕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左宗棠道:“裁撤完八旗兵后,还会裁撤绿营军吗?” 苏曳道:“会,当然会。” 左宗棠道:“那么,未来会裁撤湘军吗?” 苏曳道:“当然。” “未来,国内所有的军队要归中枢。” 顿时,左宗棠被苏曳的大手笔震得目眩神迷,这他么的才是做大事的。 而且更狠的是,苏曳的新政直接先从八旗兵开始。 然后,左宗棠伸出手道:“左某,愿意跟随苏相,完成前所未有之大业。” “为我中华之复兴!” 接下来,左宗棠就直接在书桌上写了奏章。 正式向朝廷请辞安徽布政使之位。 反正他和湘军也闹得非常不愉快了,苏曳口中的陆军部,才是他完成毕生梦想的地方。 …………………………………… 接下来,苏曳就在等一批军火的到来。 苏氏连珠步枪! 其实原型是斯宾塞连珠枪,这是世界武器的一次革命。 之前哪怕是最先进的恩菲尔德1853步枪,一个士兵一分钟内,也就是能够射击三发子弹。 而新式连珠步枪,一分钟至少能够射击16发子弹。 而这个步枪设计图纸,就是苏曳提供的,在斯宾塞连珠枪的基础上进行了小幅度改进。 但可悲的是,他有图纸,却无法生产出来,只能交给英国人的兵工厂进行生产。 所以,制造局的成立无比紧迫。 结果没有等来这批新步枪,却等来了太后的懿旨。 让苏曳立刻进京,解决危机。 “很危急吗?”苏曳问道。 太监成寿道:“非常危急,围在皇宫外面的八旗兵,已经超过两万人了,皇上都被吓哭了好几次,两宫太后也寝食难安,荣禄大人的军队已经进入皇宫。” 苏曳道:“那些旗人大臣是干什么吃的?都劝不走吗?” 这些旗人大臣和八旗军的关系密切,要么是主仆关系,要么是亲戚关系。 太监成寿道:“苏相,咱们是生死交情了吧。” 确实是生死交情,随着皇帝和苏曳的关系恶化之后,增禄和成寿也被打发得远远的,在宫中干了好几年的苦力。 苏曳道:“当然。” 太监成寿道:“那咱和苏相说一句交心话,京中的大臣都不支持裁撤八旗兵,只是不好明着反对而已。但是这一两万八旗兵包围皇宫一事,不知道有多少大臣暗中推波助澜。” “而且咱也和您说句实在话,两宫太后已经放出风声,说不支持裁撤八旗兵。” 苏曳道:“那伱觉得呢?” “裁!”太监成寿道:“这群人,打仗不会,欺压良善却个顶个。” 接着,成寿忧心忡忡道:“苏相,在咱心中呢,您也算咱半个主子了,说句心里话,咱真的是忧心忡忡啊。” 苏曳没有说话,而是拍了拍成寿的肩膀。 接到旨意后,苏曳并没有立刻进京,依旧在等这新式连珠步枪。 但是也等不了多久,最多一两天而已。 一旦这一两万八旗兵真的开始冲击皇宫的话,那后果也不堪设想。 而且叶赫那拉氏性子虽然非常强硬,但骨子里面却还是软的,压力到一定程度上,她可能真的会妥协的。 一旦两宫太后真的公开宣布说永不裁撤八旗军队的话,那真就麻烦了。 最终,在苏曳翘首以待中,三十七小时后。 这艘货船终于来了,带来了全新的连珠步枪,虽然只有五百支。 但对于苏曳来说,已经完全够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