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呵呵,一家企业就想完善整个产业链,是不是有点儿痴心妄想? 是不是痴心妄想不清楚,反正沈度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根本不考虑花多少钱。 用沈度的话说,钱的事,我来解决,剩下的事情交给你们,用钱给我砸出一个完整产业链。 “非常好,并购部要继续努力,在今明两年完成主要收购项目。” 沈度为何急不可耐? 因为现在是一个时间空档,必须尽快完成他的布局。 沈度不缺钱,缺的是制造技术、专利。 九十年代啊,多好的机会。 虽说高新技术日新月异,技术大爆炸才刚刚加速,距离高潮还有一段时间,此时下手,恰好是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 一段时间里,随着新生产线上马,紧俏的手机产品也有所改善。 从国内市场上看,爱立信产品几乎被排挤出去,北方制造集团一家独大。在低价战略下,可谓寸草不生,除非赔本赚吆喝。 即便是国际市场也没有爱立信的生存空间。 不得已之下,爱立信产品降价五百元,企图挽回市场地位。 但是,没有鸟用,产品外观、内部配置不占优势,价格还比别人高,消费者凭什么选择他们的产品? 至于计算机产品,北方制造集团也是攻势凌厉。 至少在欧洲市场、亚洲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 哪怕是北美市场,尽管北方制造集团故意限制出货数量,那也是供不应求。 如果真的敞开供应,估计也没有别人的活路。 沈度不想过早刺激美国人,温水煮青蛙,慢慢来吧。 低价格销售也是一种战略,迫使对手没有活路,不也是让自己更好地生存嘛。 如果沈度采取高价位战略,短期内他可以赚很多钱。 同样,IBM、英特尔也会活得很舒服,这不符合沈度的长期战略。 沈度心里清楚,人工成本低廉也是有时间限制的。 国人收入也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增长,必须充分利用这段宝贵时机,达到某种目的。 如果不是以赚钱为主要目的,低成本就是核武器,让敌人没有活路。 而北方制造集团达到满产阶段,也就是释放产能的大好时机。 到那时产量全部是放出了,管你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统统都要倒下去。 高科技产业必然是高投入,一旦北方制造集团产品全力以赴投入市场,在超低价格面前,他们除了倒闭没有别的路可走。 当然,沈度这种战略别人无法复制,没有那个公司在成立之初有用不完的钱。 告我倾销吗? 北方制造公司在国外售价要比国内高得多,怎么可能是产品低价倾销? 开什么玩笑。 目前所有产品都集中在北方制造集团名下并不是长久之计,太刺眼。 只是最近事务太多顾不上而已。 接下来沈度要对其架构进行调整,将来北方制造集团只负责制造,至于最终产品则需要分流。 类似于代工,又有所不同。 总之,沈度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具备强大制造能力的电子工业支撑体系。 至于品牌,旗下商贸公司占有一席之地,也可以让上官家族、伍氏家族占有一席之地。 这样做的好处,表面上几家公司各行其是,实际上是一群狼。 旧的格局要打破,新格局需要在打碎原有势力划分的基础上才会诞生。 爱立信、摩托罗拉必须落幕。 至于IBM、英特尔等,能不能击垮他们,现在说还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