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牧民与治乱-《道友记》
第(2/3)页
这一声声的责难和疑问,犹如一道道惊雷,在众多弟子耳中炸响。他们猛然发现,方才大高个弟子的认错行为,确实有点鸡贼!
难道大夏王朝文士们的气血和风骨,真的如徐风所说,丢失了?
徐风还没有说完,索性向更高的石阶上一站,挥手说道:“文士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气节!”
天下的气节就在于我辈,如果都像你们今天这样,动辄低头认错,那才是辱没了衡水文宗这块招牌!”
众多弟子默不作声。而山道弯处的宋夫子已经听的热泪盈眶。
小影也没有想到,一向戏谑的徐风竟然还有如此热血的一面,心中不由微动。心里想道:两年不见,徐风经历了什么,竟然变化如此之大。
其实不是徐风经历了什么,而是徐风一向都经历着大夏王朝的世俗生活,在衡水,在仙台,在宗门。
一个承平万年之久的庞大帝国,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锐利。道门不振,天下修行门派可以为非作乱,三清道竟然无力整饬。
而南方个别宗门竟然把为祸之端推到自己身上,这不能不令徐风寒心。徐风甚至猜测,这些宗门的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什么人物,怀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中州天灾,徽州人祸。
如果西北战事稍有失利,恐怕天下荼蘼,就在眼前。
徐风虽然不在乎这锦绣江山,不在乎这王权天下,但他在乎衡水镇,在乎衡水镇上关怀过他的人们,也在乎蒋辽、荆七、盘西林这些人的前程。
所有的见闻和感情,在衡水文宗的牌坊下爆发,等说完这些,徐风才长舒了一口气。
那么高大的弟子名字叫做司马罡,却也是一名忠毅之士。
听了徐风一番讲解,正色说道:“徐师兄所言,句句忠贞,在下受教了!”
围在四周的几十个弟子,也是一脸肃然的向着徐风拱了拱手。
徐风却脸色一变,再次说道:“好了,教训完了。接下来,我就留给各位辩解辩解吕相国的《经世杂论》”
众人又是一愣,方才徐风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解,已经让许多弟子受益匪浅,很多人已经转变了对徐风的看法。
就凭这一番言论,徐风已经高出众人许多。
学堂弟子都是服气有本事的人,能够发出如此言论的人,自持才高,真的说了一句:《经世杂论》实是谬误,似乎也可以原谅。
这就是主观心理的变化,对看待事物结果的影响。
众人没有想到的是,徐风真的要辩解《经世杂论》,难道他真的有什么真知灼见?难道他比宋夫子,比吕相国眼界还高?
可以往就没有发现,自己身边竟然还隐藏着惊世天才。
众人对视一眼,心情静默下来,都等着徐风的讲解。
徐风说道:“我方才和这位师弟的对话,却有诱导的之嫌。但那不过是为了让你们认清自己的想法。”
徐风看着小影说道:“对着《经世杂论》,我徐某还真有一些不同的见解。”
第(2/3)页